发展党员的依据从何处来——经管学院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学生党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抓手。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征程中,如何把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是学校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大时代问题。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给新时期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的党员标准是发展党员必须坚持的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难以把握,有时在党员标准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比如以“能人”、“好人”等为标准;有时也出现一些党务工作者“随心所欲”,这样就损害了党员的纯洁性,也挫伤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给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一些困难。
为了让各支部在发展党员问题上有一个依据,学院专门发布通知要求在入党积极分子中实行承诺制,在预备党员转正时实行答辩制,制定一套量化的标准,内容涉及学习、生活、卫生、公益服务等方面,给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分别提出具体要求,注重标准的中期考核和过程控制,发动教工党员和正式党员参与到标准实施的督促和考核中来。在发展党员时将以下内容作为参考依据:
思想汇报要“实”
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向党组织提交的思想汇报是入党材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交思想汇报一方面是入党积极分子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各支部书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依据,但是不少同学缺少主动意识,很少提交思想汇报,有的集中突击撰写,有的从网上抄录文件、大道理,没有真正意识到要成为一名党员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针对这些情况,学院要求学生主动定期写思想汇报(至少叁个月一篇),没有按期提交最后突击完成的不考虑发展;还对思想汇报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学生随意从网上抄录的直接打回,要求必须就自己阶段性的学生、生活、工作、社会实践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批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要求各支部书记要对每份思想汇报进行阅读并写上评价意见,对入党积极分子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要求。
日常管理要“严”
入党积极分子首先是一名学生,如何来评价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做的如何,首先他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有严格的日常管理,即:程序规范化,由计算机输入设计好的表格,分别记载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表现、家庭状况,行为奖惩、学习成绩等等,使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得到综合反映,便于对他们进行全面考察和针对性教育;结构合理化,即培养人的搭配要合理,两个培养人要师生结合,课内外结合;结果公开化,即培养对象的进步情况要定期在党内通报,交流,发展前还要交给所在班级的群众进行评议,进行质量认定;管理制度化,即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作为制度严格地作出一系列规定,同时设专人负责,定期提交党总支委员会研究。
公益服务要“真”
学生的党员先进性体现在何处,他们没有什么惊天地的事件,所以主要体现在他们为同学、为班级、为社会服务上,而且要考察是否真心实意为需要帮助的人而服务。学院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明确提出一学期参加公益服务的次数不少于8次,并且借鉴学校给助学金获得者发放一个《公益劳动卡》的做法,学院给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也发放一个《公益服务卡》,在完成每项公益服务后,请相关部门或者负责人进行签字或盖章确认,以此作为发展党员公益服务方面的一个考核依据,在发展党员时优先考虑那些热心参加公益服务的同学。
民主调查要“深”
考察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是不是优秀青年,能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不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进行广泛的民主调查至关重要。如果做到了,大家都认可了,他在工作和学习中才有号召力,才能给集体带来团结、严谨、健康、蓬勃向上的风气,这是做好组织工作、思想工作的基础。每发展一名党员,都要个别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团支部、学生干部、广大同学的意见,尤其要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征求所在班全体同学们的意见。这样,组织发展工作才能建立在广泛的民主之上,所发展的党员在群众中才能享有较高的威信,才能经得住实践的考验。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发展新党员重要的是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只有不断地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保证把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来。学院希望通过严格的党内教育和制度建设、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密切联系群众,具有高度组织观念和组织纪律性的作风,培养他们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团结合作、谦虚谨慎、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精神。要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种活动为载体,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注重发展党员的过程控制,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